灵性的成长_经典语录名句摘抄


⊙, 世界上似乎存在着一些永恒的、不变的真理,这是对真理最通俗的描述。但是,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在短暂的生命中,我们能否寻找到那些永恒的真理?

⊙,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吗?如果是,那么它就落入了时间的范畴。永恒的意思是指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甚至在将来,这个被称作真理的东西都保持一个样子,而不会改变。我们说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这句话意味着这样东西是持续不断的。我们认为真理是美的,它的美就在于我们必须每一刻都自发地去觉察它,而不是延续我们旧有的记忆。一个被记住的真理其实是腐朽的东西,而腐朽的东西又怎么可能美呢?

⊙, 真理不是陈旧的、腐朽的、一成不变的,不是过去经验或知识的累积和延续。虽然我们每一次察觉真理时,它总是以相同的面目出现,但事实上真理必须在每一刹那中被察觉,因为它是活的东西,它永远都是不一样的。真理不是理论,也不是永恒的,而是惧怕死亡的人发明的自我安慰而已。事实上,真理就是生命,生命是恒常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每一刹那、每一天中去发现真理。

⊙, 生活中处处都是真理,生命的意义就是在每一个当下的生活中去发现真理。每天的生活都是活生生的,今天不是过去的延续,现在也不是将来的开始。我们每一天都必须死去,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重生。不管能够活多长时间,我们都只能享有不可延续的现在,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生活就像一座山坡,眼望着坡顶往上爬,心里会觉得很高兴,但一旦登上峰顶,我们马上就会发现,下坡路就在眼前,路已经走完了。在上坡和下坡的过程中,沿途的风景都是随时随地变化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是在向真理迎面走去。

⊙, 生命是要亲自去发现的,吃饭、穿衣、睡觉、性,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娱乐和我们的思考过程等,这些乏味的、不断重复的过程并不是生命的真相。只有当生命被清楚地看做是在慢慢死亡时,生命才是生命。死亡不仅仅指大脑停止思考、心脏停止跳动,而且指生命中每一分每一秒的流动。没有谁否认过去已经消亡的事实,因此,每一个当下的死亡即是真理。

⊙, 真的东西才能被称为真理,诚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是什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说是什么,这是假的;是什么说是什么,不是什么则说不是什么,这是真的。只有真的事物才有成为真理的可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唯有一种东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真实的,那就是死亡。死亡对任何人、任何事来说,都是真真切切的,它不会表现得虚张声势,也不会矫揉造作。因此.对于有生命的我们而言,唯一存在的真理就是死亡。

⊙, 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真理是不能轻易被知道的,它只能被觉知。如果一个人说他什么都知道了,那么他已经是个死人了。但是,如果一个人认为他还没有真正知道什么,而是一直在发现与了解,不急于寻找终点,也不想达到什么或变成什么,那么他才是活生生的,他的人生就是真理。也就是说,假如要觉知真理,我们就必须把自己已经接触到的哲学、宗教、习俗、种族禁忌及其他一切都放下,因为它们都不是真正的生命。如果被这些东西束缚,那么我们就永远无法发现生命的真相。

⊙, 一句希腊谚语说,人是一个水泡,就像从降雨的天帝那里,从上帝那里,从天上的露珠,从人的一滴泪,从大自然和神意那里,落下的水泡。有的立刻沉入洪水当中,被水淹没;有的漂在水面浮浮沉沉,又突然消失。那些在水面上活得最久的则不停动荡,彷徨不安,最后被云端落下的大雨点击碎。然而,这些对水泡来说并非什么大的变化,因为它们来到世界上不为其他,只为了能死去才出生。

⊙, 人也莫不如此,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我们就像朝菌一样来到世上,不一会儿就把菌头伸向上空,和同类相伴而生,又过了一会儿,就变成了泥土,从世界上消失不见。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死亡,我们一天天活着,其实就是在一天天等待着死亡的降临。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与死之间的距离仅一步之遥。

⊙, 生是合理的,那么死亦是合理的。虽然我们知道生命终将生长、成熟并最终走向凋落、死亡,我们都必定要死去,但是并不因为死是合理的,我们就能够平息对死亡的恐惧。每个人都害怕死亡,都对死亡感到恐惧,不是吗?我们的存在永远都被死亡那一片阴影笼罩着。

⊙,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恐惧着死亡。我们害怕死后躺在棺材里面,鼻子里沾满了土,自己将永远一动不动地躺在一个地方:我们害怕死后再也不能看、不能听,不能接触到所爱的人:我们害怕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黑暗之中,而其他人却都在光明里面。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说:死亡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让你丢失未来,而在于让你没有了过去。我们害怕在活着的时候努力拥有的一切将随着死亡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活在痛苦和恐惧之中。克里希那穆提劝诫人们:如果我们能够看开自己所拥有的朋友、财产、美德与个性等,我们就不会害怕死亡了。

⊙, 为什么我们从不畏惧生,却恐惧死?为什么我们要把生与死分开?死亡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死与生本就是不可分离的。我们把妒忌、愤怒、哀伤、孤独与快乐等情感称为生活,而它们也未尝不可被称为死亡。为什么要拉开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呢?我们可以接受老人死去,这是自然规律。但是,当年轻人因为意外或疾病而丧生时,我们就会强烈抵触,会说这不公平,说不应该这样。可见,我们总是把生与死分开的。

⊙, 生和死本是同一件事,把它们分裂开就是痛苦的根源。如果不知道生是什么,那么我们又怎么能了解死亡呢?当一片叶子从树土飘落时,它有恐惧感吗?鸟儿对死亡有恐惧吗?它们只会专心地筑巢、觅食、繁殖、飞翔,因为那就是它们的生活。它们从来不去思考死亡的问题,所以它们从未恐惧死亡。

⊙, 天堂的本质存在于生与死之中。庄子教过我们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中有死,这意味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生存观念。要结束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就必须与死亡接触,必须真实地去感受死亡的状态,否则我们就不会停止对死亡的恐惧。如果我们是清明的,我们就会寻找死亡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病态的欲望,因为通过死亡,我们或许会更了解生活。

⊙, 根本的自由不是从某样东西里解脱,它是自由的头脑和心灵的一种品质。没有这种自由,人类就只是一部机器,生存就是痛苦。

⊙, 自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内在的真正自由,我们就不会快乐、平安:没有心灵的根本自由,人类就只是一部机器。然而,个人永远是受制约的,在哪个国家都一样,永远都受到社会、文化以及个人思想结构的制约。哲学家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桎梏当中。

⊙, 知识的积累和科技的进步其实加强了对个人自由的限制,物质文明的发展破坏了人类的自然状态,产生的是人的嫉妒、竞争、痛苦和恐惧。自由意味着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只有在自由的、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具备了完整的人格,才能过完整的生活,而不是零碎地过着片段般的生活。

⊙, 人类是否有可能自由地、和平地、真实地生活在世界上?人类有没有可能从制约里彻底解脱出来,不只是意识形态或观念上的解脱,也包括心理上的、内在的自由?每个人都带着这样的疑问在生活,因为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自由。

⊙, 每个年代的人都在追寻自由的境界,从政治上、经济上到精神上的自由。例如,全世界的人都曾在政治上为自由而战:各种宗教也许诺自由,不过不是在当下的生活中给予,而是在另一个世界。所以,我们只是把自由看成活动的自由,例如身体活动的自由或思想活动的自由。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似乎一直在追求表面上的自由,如从无到有的权利、为所欲为的权利、选择的权利、更广阔的体验的权利等。然而,这些只是非常有限的自由,其中常常包含着大量的冲突、战争和暴力。

⊙, 自由绝对是必要的,但不是为所欲为式的自由,而是根本的自由。在谈论自由时,我们谈论的是一个根本的话题。根本的自由不是从某样东西里解脱,而是自由的头脑和心灵的一种品质,在那里不存在方向。从一个东西当中解脱出来,只是对已然的调整后的延续,只是一种反应罢了,因此它不是自由。

⊙, 自由就是完全的和谐。当有了深刻的、根本上的自由的时候,我们便扎根于自由的真实而非自由的观念,而那个自由也会遍及我们所有的活动、所有的努力。没有这种自由,生活便始终都只是局限于时间和冲突的小圈子里的活动而已。

⊙, 自由只能在活生生的当下、在日常的生活里出现,而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混乱的彻底否定就是自由。回归自然即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由的力量,它使我们能够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一旦免除了情欲、恶念、无知,免除了庸俗、贪欲,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自由的真相。

⊙, 我们的生活全部建立在分别心上面。我们一直在选择、分别、抛弃、接受、拒绝,分别出种种的生活层次,而在这个过程中,心一直在败坏、崩溃。

⊙, 地球是被划分过的世界,有贫贱富贵的分别,有很多长短的分别,所有的事物都是被分别出来的。

⊙, 我们通过心去观察事物和了解他人,心是我们发现、质问、探索、追究问题的工具。但是,随着心智的不断成熟,我们会发现人类滥用了心,使心持续地加速败坏和崩溃。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这种败坏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分别心。

⊙, 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几乎全部建立在分别心上面。我们用贫富分别生活的层次,用高低贵贱分别职业,用亲疏远近分别关系,并对不同的专业和种属分别出喜欢和不喜欢的感觉,还分别出种种观念和信仰(接受这个、丢弃那个)。我们的心理结构就建立在这种分别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比较、鉴别、批判和下结论。在这样的分别里面,我们从来就没有直接的、真正的了解,有的只是一直累积的分别能力,建立在记忆、知识上面的能力。因为不断在分别,所以我们必须用力挣扎,因此,我们总在不断产生冲突和矛盾。

⊙, 在禅观里面有一种说法叫大小相即,无有分别,它和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表达的意思相似。须弥山虽然很高,但它却能够被小小的芥子所接纳,同时还能够保持自身的原始面貌。这种大小相即的观念就破除了大小相对的分别相,从而获得了一种大小相容的圆融境界。事物本来的面目并无所谓的大小之别,只是人们由于受到利己之心的驱使,才会从功利的角度去判断它们的大小功用,才会生出大和小的区别。

⊙, 分别心是为了利己,这不就是野心吗?我们的生活就是野心,我们想成名,想有成就,想积攒很多金钱。要是我们不聪明,我们就想变得聪明;如果我们粗暴,那么我们就希望自己变得不粗暴。这种变得,就是受到野心的驱使所产生的行动。不管我们是想成为一名位高权重的政治家,还是想成为一名智慧超群的圣人,这种野心,这种驱使,这种变得的;中动就是分别,就是野心进行的过程,其目的只在追求一个接一个的结果。因此,我们的生活变成了一连串的挣扎,而我们的心就在这个变得、挣扎的过程中被败坏了,而这种败坏,本质就在于分别。

⊙, 我们看到,不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野心都会助长竞争,大家都在努力往上爬,都想创造纪录。这种野心确实在物质层面上产生了一些可见的利益,但是,接下来它带来的显然就是心灵的愚昧以及物质对人的制约。于是,我们的心便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单纯,因此,我们无法再直接体验事物。

⊙, 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不是建立在野心之上的,没有分别、不问结果的生活方式呢?

⊙, 佛家常说: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大与小、高与低、多与少、善与恶、好与坏、生与死,都是事物最纯真、最单纯的真相,它们本来就无好坏之分。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想不起分别心,我们就要凭借自己的本性去单纯地、朴素地生活,抛开你我的界限和大小的差别。

⊙, 如果知道破除某个习性就是在培养另一个,那么我们就只剩下一个行动,那就是不去对抗习性。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还处在习性的模式中。因此,什么都不做,也不再奋战,而是觉察我们的习性,便是最高的智慧。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都喜欢这样或喜欢那样,而他们的偏好里往往带着个人特有的气质

⊙, 遵从生命就是让自己处在没有对抗的生活状态中,不去抵抗自己的本性,不去违背内心的意愿,不去对抗已有的或正在形成的习性。我们要像冯骥才那样想到写作就写作,想到作画就作画,何必非要安排先后顺序或固定时间呢?随性而发便是最高的境界。

⊙, 习惯不分好坏,而只是一种习惯,或者被我们称为习性,是由于没有意识而产生的重复行为。一个人可能故意陷入习惯,也可能为某种权威所说服,还有可能由于恐惧而陷入自我保护的反应中。例行公事,无论在日常生活中多么有效或必要,通常都会导致一种机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习惯。我们之所以会陷入心理习惯或惯例,是因为我们认为那是最舒服的生活方式。当仔细观察在关系中形成的习惯时,自己的或别人的,我们就会发现,习惯有一种懒散、草率和漠视的特质。

⊙, 那些被认为是好的习惯会自然而然地被我们认定为优秀的行为,从而不但不被我们批判,反而会让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巩固以使它沉淀成一种不可磨灭的内在品质。而那些被我们认为是坏的习惯,则会不断地遭到我们的攻击和反抗。例如,我们可能从小就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以前我们没有注意到它,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愈来愈根深蒂固。有的时候它会消失,可不久它又会重现。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从有记忆以来,我们就在和这个习惯对抗,我们似乎无法把它去除,但我们又想彻底控制它。于是,我们又培养了另一个习惯--对抗习性。我们以为培养另一个习惯就能克服前者,其实我们只是否认了前者的存在。当无法去除前者时,我们就会为自己的弱点感到内疚、羞耻、沮丧,甚至愤怒。一开始,我们只有一个问题,而现在我们却有了两个。对抗习性往往只能导致更多的问题,而不会使我们走上自由和智慧的道路。

⊙, 因此,如果知道破除某个习性就是在培养另一个,那么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不去对抗习性。因为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还处在习性的模式中。因此,什么都不做,也不再奋战,而是觉察我们的习性,便是最高的智慧,这样,我们就会立刻释怀并感到轻松。

⊙, 如果可以做到,那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要问怎样。一问怎样,我们就需要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做,这样我们就失去了自由。

⊙, 生命的运动是一个未知的过程,人们对于生命现象所引起的疑问、困惑和争论,足以集成无数本名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即使完完整整、清清明明活过一辈子的人,也不可能回答完所有关于生命的命题。

⊙, 从儿童时候起,有人就喜欢问怎样才能长大;长大后,他们又开始追问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等到暮年,依然有绝大部分的人会用掉光了牙的嘴狐疑地问怎样才能不死去。生命可以说是一个用怎样来提问的疑问长句,它没有答案,只有接连不断地提问和解答、再提问和再解答。

⊙, 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我们既不能拿它和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世对它加以修正。因为害怕犯错误,害怕将来会后悔和遗憾,所以我们才更急切地想提前知道那些还未发生的事情的结果,那样我们的头脑也许就能找到些许的安全感,而没有这个安全感,我们就会手足无措、寝食难安。内心的恐惧不安使我们去寻求安全感,而这正是我们不断询问的原因。

⊙, 然而,我们永远都不应只是问怎样,因为生命的真谛不会在我们询问的过程中自然地彰显出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获得。

⊙, 当我们开口问怎样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期待别人来告诉我们答案。然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所以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们去完成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永远都不应该期待别人给我们带来答案。也许我们信仰某一宗教,有自己的导师,遵守一定的清规戒律,进行着某种相关的仪式和祈祷;也许我们阅读过无数哲学典籍,请教过多位权威学者和专家,但是这些都无济于事。如果想通过追问怎样去爱这一问题来学会爱,那么我们得到的答案只可能是一条条空洞、累赘的理论,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如何在生活中真正去爱一个人。

⊙, 我们总是告诉自己我必须怎样或我不能怎样,我应该怎样或我不该怎样。怎样暗示着方法、修行体系或教条,不论是压抑、扩张、保留、退缩、挣扎、建构,还是执著、摆脱执著、透过意志力来达成某件事,其中永远都有特定的方向和目的,但只要有特定的方向和目的,我们就一定不是自由的。我们的心智被那些毫无意义的提问充斥着,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思考自我的问题。我们终日都在问怎样,因此,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真正去观察、体验生活。

⊙, 如果可以做到,那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要问怎样。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一问怎样,我们就变成了二手人。这样,我们将失去自由,失去完整,失去内在的诚实,因此,我们将无法诚实地看自己,无法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所以,我们绝对不要问怎样。

⊙, 不能一味地无知地问,这当然指的是精神层面的事。在物质层面上,例如组装一部机器、一台新电脑,我们当然可以问怎样安装,因为技术方面的事情我们必须向相关的专家学。但是,若想在精神上得到自由,在精神上回归到本来的面目,我们就必须觉察自己内心的活动,观察自己的想法、观察自己意念的本质和起源,在每一分每一秒毫无选择地觉知,绝不遗漏。因为观察、注意自己学习到的东西,往往比从书本、心理学家、聪明缜密的学者或教授那里学到的东西更多,比只会提问更有实践的意义。

⊙, 要了解真实存在,而不只是去接受或者服从于一个观念,我们就要有更大的智慧、更多的觉知。真实的东西只能通过了解真实存在才能被了解。不了解真实存在,生活就没有意义。

⊙, 著名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在其巨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就越贴近大地,也就越真实存在。

⊙, 存在是一种真实,人类的存在就像大地的存在一样真切。人不能为了一种绝对的自由而拒绝一切,因为当负担完全消失,我们变得比空气还轻之后,我们就丧失了存在的本质,轻飘飘地飞离大地。人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变得自由而没有任何意义。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太重了会沉下去;不要把自己看得太轻,太轻了会飘起来。太轻或太重都不是真实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就是真真切切的轻与重的较量。

⊙, 亚里士多德说:那个自古以来就被问的问题,那个现在仍然要被问的问题,那个将来永远要被问的问题,那个使我们永远不得安宁的问题就是:存在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或者说屈服于什么,才能彻底了解到真实存在?这个存在是重还是轻?

⊙, 要了解真实存在就要有一个不同的过程,需要我们具有更大的智慧、更多的觉知,所以它比只是接受或者服从于一个观念困难得多。生命中有太多的事,这些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克里希那穆提认为,要了解事物,要了解真实存在,我们就不能分心,不是吗?如果想了解对方在说什么,我们就不能听音乐或被外界嘈杂的人声干扰,而必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然而,要专注地去觉知真实存在是极其困难的,尤其当我们通过偏见、谴责、评判、选择或者识别的有色眼镜去看真实存在时。我们并非不想了解真实存在,而是难以摘下那副眼镜并觉知真实存在。

⊙, 了解和接受真实存在并不像服从上帝的意志那样简单。服从于上帝的意志的含义是我们已经知道了上帝的意志,而对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我们是不会服从的。如果了解真实,我们就不可能服从它,因为对更高层次的意志的服从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服从一个更高层次的意志,那么这个更高层次的意志将是我们的投射,因为真实的东西是不能通过已知的东西被理解的。只有当已知停止时,它才会出现。所以说,当服从于上帝的时候,我们是在服从于自己的投射。它也许是令人满意的、舒服的,但它不是真实的。

⊙, 如果不了解真实存在,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发现真实,而没有这样的了解,生活也就没有意义。生活是一场永恒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总是继续着痛苦和磨难。真实的东西只能通过了解真实存在才能被了解。

⊙, 真实存在是事实,是真相,而其他的一切都是逃避,不是真相。法国大思想家福柯曾经说:真实的生活就是游戏,我们必须充分地投入到游戏的角色当中,去构成那些存在,真切地感受那些瞬间,这样,我们就在真实地生活了。活在当下,觉知每个当下,积极地投入眼前的生活中,对每个瞬间都十分敏感,就是真实的存在。对真实存在的了解和觉知揭示了非同寻常的深刻,在这种深刻里充满着真实、自由、快乐以及喜悦的感受。

⊙, 无论我们的身份是什么,只要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任何一种形式的私欲,包括我们所拥有的地位,或者某种信仰、意识形态,那么,我们的心灵就难免狭隘琐碎。

⊙, 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里,私欲是一个贬义词,人人都惧怕成为私欲的囚徒。然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私欲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即人人都有私欲。为什么我们逃离不了私欲的束缚?从生物学、生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讲,所谓的私欲其实就是人的自我满足。

⊙, 人是生物之一,生物是有生命的,维持生命就需要补给,也就是最简单的吃喝拉撒。就一个独立的人来说(假设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他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获得食物来满足自己的饮食,那么这就是他最初的欲望,也就是他私欲的最原始的表现,因此私欲的原始动力来源于生存的需要。

⊙, 由此来看,私欲本身是没有好或坏的,它本是生命中一种极为纯粹的生存行为而已。然而,当人类有了思想和意识,开始滥用私欲的时候,私欲就超越了它基本生存行为的本质,开始扮演一个罪大恶极的角色。下面我们要讲的私欲,就是已经变质、恶化了的私欲。

⊙, 为了生存,每个人都会隐藏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自利的欲望。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所谓的私欲,也很难被定义,它包含着许多细微的意思。如果仔细检视这个词,深入地探讨它,那么不管私欲这个词的含义有多广,无论将它延伸到什么领域,它都有一种窄化的特质,都是一种窄化的活动,都是一种局限、约束的行为。宗教人士、僧侣也许抛弃了世俗的东西,例如财产、金钱、地位甚至名望等,可是,他们的私欲依然存在,只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而已。他们要自己认同救世主、大师、信仰,要把自己所有的思想和感觉投入在一个人物、一个形象、一个神话般的希望中,他们的这种努力、这种认同本身就构成了私欲。

⊙, 因此,有私欲的地方,就有分裂人民、种族、国家的根源。私欲使心灵狭窄与琐碎,使我们丧失了弹性和敏锐的觉知能力。无论我们的身份是什么,如果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任何一种形式的私欲,包括我们拥有的地位、信仰、意识形态,那么我们的心灵就难免狭隘和琐碎。

⊙, 老子曾经教导我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只要存在私欲,那么心灵就无法自由。只有清除了我们心中变质、恶化了的私欲,重现私欲最纯粹的生存行为的本质,我们才能让知觉和行动完全地动起来,才能让永无止境的爱和自由存在。

⊙, 传统将我们造成了一个只会模仿的人,而历史的压力则驱使我们去顺服。这种对传统的模仿造成了我们心智的迟钝。最后,因循传统引发了更多的冲突。传统的经验和理论也许能够给我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它不是生活的必经之路,更不是通向真理和自由的捷径。

⊙, 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做事情是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因为经验是死的,它无法解决我们生活中那些不断运动变化着的问题。我们亲身经历的经验尚不可靠,更何况那些离我们已经很遥远的传统经验呢?

⊙,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传统这个词意味着臣服,意味着交付。当一个人让自己臣服于过去时,他的心灵就被过去的东西制约了。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理解传统的巨大重负。过去,我们通过种种仪式、通过所谓的圣典、通过宗教的宣传得以成长,可这些制约了我们的心灵,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有限。而这些被世代精心培养的习俗又通过家庭、文学作品、环境的影响传递下来。通过过去建立起来的种种模式对我们的心灵进行控制,以便带来稳定的秩序,这就是传统的目的。

⊙, 我们的职业选择大部分都是出于贪婪或野心,要么就是因循传统的。我们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一种职业,多是因为我们是在律师家庭、军人家庭、政治家庭、商人家庭出生的又或者因为贪图权力、地位。野心驱使我们和别人竞争,成功的欲望使我们对他人无情。也许我们并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但出于遵循传统我们又不得不勉强为之,所以,我们的心总是在不断在挣扎、抗争和反叛,最后,因循传统引发了更多的冲突。

⊙, 那么,我们能够超越传统的束缚吗?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如果能够放弃传统做法,那么人们就能够以纯真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也就是说,只有把所有的经验都放置一边,让头脑处于不起作用、不发挥智慧的状态,头脑才会变得高度敏感,才会变得有序而自由。

⊙, 总之,我们要么就与过去彻底决裂,要么就被社会吞没、臣服于社会,把自己交付给社会以及它的传统、战争等。但明显的,我们不能让自己生活在那样的状态当中,不能让自己沦为传统的奴隶。我们的心智必须为自由、和平的生活而努力,必须从因循传统走向自由行动。当从传统中解放出来的时候,我们也就自然地远离了传统的冲突和伤害。

⊙, 只要用心,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可以在这个纠结的世界上工作、做事。当大脑依然清醒时,我们就像河流一样,永远在净化自己。

⊙,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着许多丑陋不堪的、让人纠结的事物,但是,我们是否只会满腹抱怨,而不会向内观照自己,看看自己是否依然保持清醒?

⊙, 每个人都有欲望,而且欲望在许多时候都是一种催促我们前进的动力。在欲望的驱使下,我们会发现,如今的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又充满着压力。机会诱使人们去尝试,压力迫使人们去奋斗,这些都使人们终日奔波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当人们开始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惜牺牲他者的生存权利时,世界就开始变得丑陋不堪、十分纠结了。

⊙, 遗憾的是,许多人意识不到这种丑陋和纠结,因为他们在欲望面前迷了心窍,无法保持清醒。如果一个人成天努力着要成为科学家、专家,那么他的头脑里会满是成为和占有。当背负着各种各样沉重的包袱时,他根本没有时间来享受清闲,他的头脑也就从来没有清醒过。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每天在当工程师、专家、教育家的同时,让我们的心依然保持敏锐和活泼?这才是问题的所在。我们有没有可能一边工作,一边又不卷入社会的转轮上面呢?

⊙,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同理解自己与邻里、妻子和孩子的关系,是很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对此从未思索过,从未坐下来看看星辰、明月和树木。

⊙, 人与大自然是什么关系?我们是否意识到自然界除了有人类,还有奔涌的河流、翠绿的树木、疾飞的鸟儿、悠闲的鱼儿、多彩的云朵和褶皱的大地?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人类同它们是什么样的关系?

⊙,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同理解自己与邻居、妻子和孩子的关系一样,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我们从未思索过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忙于社交上的应酬、经济上的交易和政治上的事务,没有时间去亲近可爱的自然,以至于忽略了和大自然的关系。我们从来没有用心去观察过一棵树,去触摸过它绿色的叶子和粗糙的树干,去嗅过树林里的气息。所以,我们从来不知道树木的可爱和花朵的芬芳,也不知道自己周围的自然环境到底是什么样子,甚至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在和万事万物的联系当中。

⊙, 我们认识自然的水平本来就很有限,同时还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我们和大自然的关系已不再和谐,甚至严重失衡。为了满足自己使用和占有的欲望,我们经常利用大自然,我们只想利用它们满足自己,却从未停下来去爱这个地球或地球上的其他产物。尽管我们用这些产物来满足我们吃饭、穿衣、睡觉等种种需求,但是,我们不喜欢用双手在地球上耕作或亲近大自然,而是用我们的双手掠夺、利用甚至毁灭地球资源,所以,我们应该为此感到羞愧。

⊙, 自然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使用和功利目的,而是作为一种美而存在,这种美就是维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地球的美源于地球上的每种事物给予我们的美的气质与神韵,而我们正在从事的一些活动却在毁灭着地球,扼杀着这份美,这跟我们亲手扼杀自己有何区别?事实上,我们并不热爱地球以及世间万物。如果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美,能够理解那种和谐共处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会把地球划分为你的、我的。尽管在地面上人们可能盖起了房子,但这块地不独属于你我。

⊙, 如果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那么我们又怎么会去热爱人类和动物呢?当走在路上碰到一头小牛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它的尾巴是走了样的。这时,我们会捂着鼻子摇摇头说:看着都让人难受。人们已经丧失了对动物、植物的那股柔情,失去了自己的敏感,对美好事物变得麻木无知。

⊙, 要理解人和自然之间的真正关系,我们必须重拾那份敏感。敏感不会仅仅因为悬挂了几幅图片或画了一棵树或者发际间别了几朵小花就能产生。只有摒弃实用主义的人生观,人才能敏感起来。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使用地球资源,而是我们必须按照规则来使用。如果我们能用双手在地球上劳作,我们就能同自然建立正确和谐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与自然、与世界建立起和谐的关系,那么我们自然会创造出一个不同的世界。

⊙, 如果想理解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我们就应该非常谨慎地使用我们取之于地球的资源。并不是我们不可以利用地球资源,而是一定要在热爱地球的前提下这么做.

⊙, 地球上的生命除了人类之外,还有花草树木、乌兽虫鱼等,这些生命构成了自然。在自然中,每一种生命都享有同等的生存权利。自然界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而存在的,它们自有其属性和价值。然而,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点。

⊙, 在对待地球和地球资源方面,我们更是只有利用,而没有爱。我们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去看那些生长着或者死去的植物和动物,我们所做的事情从来没有摆脱个人目的和功利主义的目的。虽然我们为了生存必须食用一些动物的肉和植物的叶子,但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满足口欲之欢和肉体上的享受,我们从大自然攫取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应该有的限度。

⊙,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在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大自然已经被我们剥削和分裂得面目全非了。我们把地球分为你的和我的、你的国家和我的国家、你的民族和我的民族、你的家乡和我的家乡,世界、地球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人们为了争地盘而发动战争,而政治家们则在行使着各自的权力,维持着这种分裂,从不把世界看做整体。我们没有全球的概念,从未意识到可以实现没有国家、没有分歧的世界,也从未意识到自身的权力、地位与重要性的丑恶。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都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只想占据权力的宝座,来满足狭隘的私欲与抱负,维系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就有的功利文化。因此,我们难以远离争端,也无法跨越根深蒂固的种族、文化与宗教分歧。

⊙, 任何生命都不能脱离自然背景而独立存在,人类更是如此,我们与大自然深深地交融。哪里有自然的动植物,哪里就有希望和幸福。我们所有的感受,只有在热爱大自然当中才能产生。

⊙, 如果我们真的热爱地球,那么我们自会节俭地使用地球资源。也就是说,要理解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我们就应该非常谨慎地使用取之于地球的资源。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利用地球资源,而是一定要在热爱地球的前提下这么做。当我们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直接交流的时候,首先出现在我们心里的就是未加雕饰的群山、海洋及海岸上一望无际的灌木和野花等美丽的景象,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宁静、和谐的生活吗?

⊙, 通过对群体行动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虽然群体行动在某些时候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最终是会给入带来灾难和混乱的。

⊙,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混乱不堪、痛苦无奈和无穷无尽的;冲突。当真正面临这些不堪入目的景象时,有思想的、认真的人,那些真正关心世界的人,就会意识到行动的重要性。我们的行动分为两种:群体行动和个体行动。通常情况下,群体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你、我、他在举手投足间构成了世界现在的样子。我们是整个世界的一员,并且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的活动建构了世界的活动。

⊙, 因为并不了解行动的真正意义,所以我们才会给群体加上一个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的行动其实不是负责任的。人们在行动时,总是希望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领袖,这个领袖可以是某个组织的领导者、某个宗教的导师或某个部队的上将。我们希望他能给我们一些指导,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减少我们的痛苦。但是,因为我们是在无助、混乱的状态下选择的领袖,所以这位领袖自己可能也难免身陷无助与混乱之中。接下来的情况可想而知,在这些所谓的领袖的指教、引导下,我们可能会变得更加混乱、更加痛苦不堪,因为领袖是在我们混乱的状态下产生的。因此,我们在追随领袖的同时,其实是在追随自己的混乱状态。虽然我们的行动可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结果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不幸。

⊙, 通过对群体行动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虽然群体行动在某些时候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它最终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混乱。但是,我们似乎又对此无可奈何、束手无策,似乎只能这样生活下去。我们在某个领袖的带领下不断扩大对自然的使用范围,甚至无休止地侵占、掠夺、毁坏地球。例如,全球气候变暖、某些物种消失、水资源短缺、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地震、台风、连年的水灾和旱灾,这些都是我们人类集体的杰作。因此,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用另一种方式反作用于我们。群体性的暴力和残忍行动最终将带来集体性的灾难,它可以毁掉世上所有的美好生活。

⊙, 著名作家加缪有一部叫《鼠疫》的名作,该书描写了20世纪40年代的一场因鼠疫而引起的集体性灾难的全过程。一开始是鼠疫的先兆,屋子里和街上不断发现死老鼠,且逐日增多。起初,所有人都对鼠疫心存疑虑,但不敢承认。等到疫情迅速蔓延,成为无可否认的事实时,市政府却因害怕惊动舆论而封锁了所有消息。到了消息封锁不住的地步时,政府才不得不公布疫情并采取措施:消毒、监控、隔离,直至封城。

⊙,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鼠疫象征的是任何一种大规模的祸害,瘟疫、灾荒、战争、专制主义、恐怖主义等都可算在内,其受害者是所及地区、民族、国家的所有人乃至全人类。灾难之所以发生,而且发生后又很难结束,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某些群体能够从灾难中获得利益,例如,那些战争中的军火商和掠夺者,专制政体下的特权者和腐败者,他们往往阻止灾难的结束,甚至极力扼杀人们为结束灾难而进行的种种努力。

⊙, 在群体性的灾难面前,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最单纯的责任感,一种最真实的正义感。共同的厄运如此强大,以至于个人的爱情、思想、痛苦都变得微不足道。久而久之,一切个性的东西都将失去语言,人们将不再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和希望,只活在当前的现实之中,这是一场更大的灾难。

⊙, 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群体性的行动所造成的集体性灾难,而且要意识到所有的大灾难都是人类的行为造成的。要生存就必须付诸行动,就必须和外界建立和谐的、友好的联系。我们必须从自身的转变做起,这样才能够改变这个矛盾的世界。

⊙, 我们当前面临的危机已经不再局限于那些用视力可以观察到的领域,它涉及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有形的事物,而是人们的观念。我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从善良的观念转向邪恶的观念。

⊙, 人类面临的危机是不同寻常的、史无前例的。危机来了又走,许多时候它看似得到了缓和,实际上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着。人类历史在不同阶段都曾出现过不同类型的危机,有国家的、社会的、民族的、经济的,政治的等。我们了解并熟悉这一点,而且或多或少都亲身体验过这个过程。

⊙, 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当前我们面临的危机已经不再局限于那些用视力可以观察到的领域,它涉及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有形的事物,而是人们的观念。我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从善良的观念转向邪恶的观念。我们必须意识到当前的危机具有的特殊性,因为它是思想领域的问题。

⊙, 那些战争的发动者往往宣告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和平,宣称战争会产生对人类有利的结果,说为了人类的明天,他们采用何种手段都是无关紧要的。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一个错误的手段可以产生一个正确的结果。于是,他们就通过思想观念将这种错误的手段合法化了。

⊙, 战争不是取得和平的手段,它可能带来某一层面的好处,但它不会给人类带来和平。战争在理智上作为带来和平的手段被合法化,可当理智在人类生活里起主导作用时,战争会带来空前的危机。以前发生过的各种各样的危机,是对人或物的利用,而现在的危机则是对观念的利用。我们有一种了不起的可以将邪恶合法化的观念结构,这比以前要有害得多,也危险得多,因为对观念的利用是具有毁灭性的。

⊙, 观念的危机还表现在人们赋予了感官享受、金钱、名誉、地位非比寻常的重要性,这就使得许多人被感官享受和物质价值俘虏。由于我们过于想得到更多的感官和物质享受,所以我们为了争夺它们而互相残杀。如果任由这种情况恶化下去,那么最终很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

⊙, 由于当前的危机很特殊,所以要想正确地面对它,我们就必须在思想中发起一场革命,而且这场革命不能通过别人、通过任何理论、通过任何组织发起,它必须通过我们、通过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来实现。只有当我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每一个思想、行动和感觉里意识到自己的时候,这种变化才会发生。也只有这时,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摆脱了当前危机的新社会。殊性,因为它是思想领域的问题。

⊙, 那些战争的发动者往往宣告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和平,宣称战争会产生对人类有利的结果,说为了人类的明天,他们采用何种手段都是无关紧要的。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一个错误的手段可以产生一个正确的结果。于是,他们就通过思想观念将这种错误的手段合法化了。

⊙, 战争不是取得和平的手段,它可能带来某一层面的好处,但它不会给人类带来和平。战争在理智上作为带来和平的手段被合法化,可当理智在人类生活里起主导作用时,战争会带来空前的危机。以前发生过的各种各样的危机,是对人或物的利用,而现在的危机则是对观念的利用。我们有一种了不起的可以将邪恶合法化的观念结构,这比以前要有害得多,也危险得多,因为对观念的利用是具有毁灭性的。观念的危机还表现在人们赋予了感官享受、金钱、名誉、地位非比寻常的重要性,这就使得许多人被感官享受和物质价值俘虏。由于我们过于想得到更多的感官和物质享受,所以我们为了争夺它们而互相残杀。如果任由这种情况恶化下去,那么最终很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

⊙, 由于当前的危机很特殊,所以要想正确地面对它,我们就必须在思想中发起一场革命,而且这场革命不能通过别人、通过任何理论、通过任何组织发起,它必须通过我们、通过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来实现。只有当我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每一个思想、行动和感觉里意识到自己的时候,这种变化才会发生。也只有这时,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摆脱了当前危机的新社会。

⊙, 和自然万物进行交流,意味着我们对周围所有的一切都建立起了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样,动物、植物以及人类自身就能够处在和谐的状态之中了。我们是大自然的亲生子,我们源于大地,源于种子,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同时,大自然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但我们正在快速地失去我们是自然界的一分子的感觉。我们能否对一棵树有一种感觉,看着它,欣赏它生机勃勃的美,倾听它被风吹动时发出的沙沙声?我们能否很敏感地去观察那些小草、那些墙角的小花、那些沿途的杂乱的荆棘?我们应该觉知到这些,应该与我们周围的自然有一种交流的感受。

⊙, 与自然真实地交流,不是指那种纠缠于言语上的对它的描述,而是要成为它的一部分,去觉知、感觉我们是属于其中的一分子。我们要拥有对全部自然万物的爱,要能够欣赏一条狗、墙上的一只蚊子,或一根躺在地上被人折断的树枝。我们要能够用心看夜晚的繁星和新月,不带语言,不是仅仅说多漂亮啊,然后转身离开,立刻又被其他的东西吸引。无论亲近大自然的何种东西,我们都能像第一次看一颗独挂天边的星星,或者像第一次觉察到那轮皎洁的明月一样,有一种喜悦和充实的感觉。

⊙, 虽然我们有可能一出生就生活在城市里,但那里一定会有花草树木。如果生长在乡村,我们就有幸开辟一大片的花园,或者即使篱笆外杂草丛生,也能够经常看到田野里可爱的小黄花,经常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万物,每一个小生命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所有生命的一部分。

⊙,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和自然万物进行交流,意味着我们与周围所有的一切都建立了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包括和动物、植物以及人类自身都能够处在和谐的状态之中。如果在我们和自然之间存在这种交流,那么我们就能和他人交流,和坐在我们旁边的学生,和公交车上的陌生人,或者和我们的父母交流。同时,在这种交流的状态中,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简单、清晰、没有冲突。那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即我们都是在一起的,而不是分离的、破碎的,不属于任何特定的群体或种族。我们都是生命,都生活在这个非凡的、美丽的地球上。

⊙, 但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大自然的这种亲密的关系,有一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时常开着汽车路过山间的小路,或者边聊天边走上山的路,眼睛看着山脉、山谷、溪流以及挺拔的树木,但是,我们的头脑太过专注于自己的问题,而根本没能好好地观看和静静地欣赏。我们无时无刻不挣扎于生活中的各种冲突和问题,很少有耐心和时间去和大自然用心地交流,于是,我们错过了一路上的美景。

⊙, 因此,要重新建立起这种交流,要感官敏锐起来,我们不仅要观看、触碰、观察、聆听鸟鸣与树叶的婆娑声,而且要留意自己使用的言辞和所拥有的感觉。无论感觉多细微、多琐碎,我们都要静心地去做,这样,我们才会知晓心灵的秘密暗示。倾听这些声音,别压抑它们,别控制它们,也别想办法把这些理想化,只要倾听它们就行了。感官的灵敏并不表示纵容,不表示屈服于强烈的欲望或反抗这些欲望,而是表示只要观察,心灵就可以提高警觉。这就好比走在铁轨上一样,我们可能会失去平衡,不过我们很快就会回到铁轨上。这样,我们的心智就会变得活跃、敏感、聪明、平衡、简洁。

⊙, 我们现在面临的真正问题,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中日益增长的残酷和仇恨的问题。野蛮杀戮才是问题所在,而不是一个人是否喜欢肉的味道。

⊙, 在看到或听到杀戮一词时,你脑海中立即闪现出来的画面是什么?是不是一幅血淋淋的、尸横遍野的残酷画面?大多数人都会一边皱着眉,一边说是的。许多人都害怕看电视或电影中那些人们相互杀戮的战争场面,因为杀戮在他们心中会造成恶劣的心理影响,比如,可能暂时使他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使他们心理崩溃,而这些无疑都在加深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 倘若被杀戮的对象由人换成了猪、牛、羊等动物,那么大多数人的反应就变了,他们不仅不感到痛苦,甚至可能表现出享受的样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呢?根源在于人们很少将猪、牛、羊等动物看做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而是将它们看做满足人们口腹之欲或娱乐的工具。在人们的眼里,工具是没有生命的,即便有,也不被关注。

⊙, 秉持着这样的思想,自古以来,人们就以狩猎为乐。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书、故事书,我们总能找到一些讴歌某某英雄杀死猛兽的故事。似乎在人与兽之间,人的存在是合理的,而兽的存在则是不合理的,因此,它们注定要被杀戮。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许多人都喜欢穿一身猎装,背着心爱且昂贵的弓箭或猎枪等工具,在谈笑间将箭或子弹射向树枝上高歌的小鸟或在树丛中吃草的小鹿。这时,杀戮者不仅不会被贴上残忍的标签,反而会被旁人表扬射得准、射得好。倘若被杀戮的对象换为人类,那么杀戮者则会变成杀人凶手,受到道德、法律的惩罚,这种将人类和其他生命区别对待的行为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残忍。

⊙,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杀戮,它不仅体现在对生命躯体的伤害上,而且体现在对生命心灵上的更深层次的伤害上。对每个人来说,比较也是杀戮的一种形式。比如,将一个孩子和另一个更聪明或者技术更熟练的孩子相比较,那么比较就可能杀掉这个孩子的自信心。我们的愤怒和仇恨也是一种杀戮。当我们对他人怒目而视、咬牙切齿的时候,我们不是已经杀死了和对方的友好关系了吗?我们甚至杀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关爱和善良。如果因为愤怒和仇恨而去杀害别人,我们就会被法律处以死刑或者被关进监狱,从而杀死我们的自由。此外,还有用语言和手势来杀戮的。我们可能仅用一句话或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坏了一个人的名声,甚至彻底毁灭了一个人。

⊙, 大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杀戮更是以一种漫无边际的杀伤力在危害全球。一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安全和扩张,很可能会去摧毁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版图安全,很可能会去毁灭另一个民族。

⊙, 为什么从古至今都存在杀戮?为什么杀戮无法止息?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只要带着问题去觉察世界中的一切,你就会找到答案:杀戮是因为没有爱。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爱,而是充满了残暴,那么他的一切行为都是通过杀戮的方式来实现的。

⊙,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杀戮,它不仅体现在对生命躯体的伤害上,而且体现在对生命心灵上的更深层次的伤害上。对每个人来说,比较也是杀戮的一种形式。比如,将一个孩子和另一个更聪明或者技术更熟练的孩子相比较,那么比较就可能杀掉这个孩子的自信心。我们的愤怒和仇恨也是一种杀戮。当我们对他人怒目而视、咬牙切齿的时候,我们不是已经杀死了和对方的友好关系了吗?我们甚至杀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关爱和善良。如果因为愤怒和仇恨而去杀害别人,我们就会被法律处以死刑或者被关进监狱,从而杀死我们的自由。此外,还有用语言和手势来杀戮的。我们可能仅用一句话或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坏了一个人的名声,甚至彻底毁灭了一个人。

⊙, 大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杀戮更是以一种漫无边际的杀伤力在危害全球。一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安全和扩张,很可能会去摧毁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版图安全,很可能会去毁灭另一个民族。

⊙, 为什么从古至今都存在杀戮?为什么杀戮无法止息?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只要带着问题去觉察世界中的一切,你就会找到答案:杀戮是因为没有爱。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爱,而是充满了残暴,那么他的一切行为都是通过杀戮的方式来实现的。

⊙, 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我们现在面临的真正问题,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中日益增长的残酷和仇恨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是否喜欢肉的味道。如果任由这种杀戮心泛滥和繁衍下去,那么我们终将杀戮自己。

⊙, 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停止各种各样的杀戮,不仅是对动物、植物,更要结束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残杀,而只有爱和善才能够止息所有的仇恨和残酷。没有爱,我们就不可能理解残酷和杀戮。和平有可能通过恐怖的统治建立起来,但是战争、杀戮会在我们存在的另一个层面延续。

⊙,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人类的杀戮心,不只是口头上或者理智上的理解,而是如同芒刺在背的真实的理解,那么我们就能够具有爱、同情和慈悲心。这样,我们才能够打开通向对全人类的爱的大门,从而止息人类的杀戮心,创造一个和谐欢喜的世界。

⊙, 我们生活的地球如此美丽,那么我们能否不破坏这份美丽,不造成他人的痛苦或死亡?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 《圣经》记载,当诺亚按上帝的吩咐造方舟时,上帝对他说:凡有血肉的动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当面临天灾人祸的时候,人和动物之间还会有怎样的区别?自然之魂不是万贯家产和高官厚禄,而只是蕴涵着灵性的有血肉的相同的生命而已。人感受到的痛苦动物也能感受到,作为高级的生命形式的人类即使有支配和管理其他动物的权力,但绝对没有任意虐杀和捕食的权力。克里希那穆提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杀戮,不造成他人的痛苦或死亡,也就是说不杀害人类,不因为运动或者食物而捕猎动物这是问题的重点。

⊙,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向妙莲法师交代了五件事,其中有一件是叮嘱弟子在把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个脚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满水,以免蚂蚁等其他虫子在闻到味道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损害和烧死。即使装好龛以后,每天也必须将垫龛的四个小碗里面的水加满,因为他害怕水干后,又引来蚂蚁。

⊙, 弘一法师的传记所记述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真正的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每次读到这个细节时,我们都不得不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的深彻的怜悯与敬畏所感动。

⊙, 世间的生命原本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在关爱其他生命的同时,其实也是对我们自身生命的关怀与尊重。或许我们做不到像弘一法师那样无所不在的细致,但至少我们能够像他那样怀有一颗慈悲之心以及一份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这样,我们就能欣赏并珍爱地球上的一切美丽。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只有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才是作为人而存在。因此,任何一个生命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血肉相连,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怀的。拥有这样大慈大悲的心肠的人,能够给人带来何其多的温暖啊!

⊙, 热爱大自然的生命,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因为他认为那样做不仅仅是出于人的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和暴力以后会扩大开来,以致长大后会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出家人常说: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珍惜诸如蚂蚁、飞蛾那样的小生命,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会生起对全世界的爱,从而不会再狠心地去伤害任何动物、植物,更不可能去残杀我们自己。

⊙, 你就是世界,这是一个真切的事实,而不是一种头脑里面的概念,你的痛苦、寂寞、死亡、焦虑、悲伤,同时也是世界的。

⊙, 作为世界上的人,我们是作为完全的个体而存在的吗?当然不是,你就是世界,而且世界就是你,你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克里希那穆提提出,当个人脱离世界,追求自己特殊的个性或野心、爱好或快感时,所有的痛苦和苦难就开始了。我们似乎不太明白自己就是世界,不仅表面如此,内心深处也一样。在充分发挥个性欲望的过程中,我们以为自己正在以个体的方式表达着自我,于是我们坚持充分发挥自我,反抗任何形式的侵犯。然而,个性、快感或意志力并不能塑造出个人,不管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意志力以及快感有多强,他都是整个世界结构的一部分。

⊙, 人类沐浴在同一片阳光下,阳光并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它是我们共享的生命之源。就像美丽的日落属于所有人一样,它并不归西方或东方、北半球或南半球所有。同样,我们的显意识和潜意识,我们的观念、信仰、思想、恐惧、欢乐、孤独,我们的不幸、悲伤和痛苦,这些都是人类共有的。当遭遇不幸时,我们把它看做私事,把人类的所有不幸拒之门外。我们忘记了包括男女老少在内的人类,始终在遭受着极大的不幸。这个不幸就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就在我们周围。对待欢乐也是如此,我们把欢乐看做私事,独自去体会快乐等情感。

⊙, 将整体的世界进行分化,这就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而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模样。这是个明显而骇人的事实,又是个必须彻底面对的难题。也就是说,我们要领悟我们就是世界,我们对这一切包括世界上一切丑陋之事都有贡献,都负有责任,我们也许不必为我们祖先的行径负责,例如奴隶制度、几千年前的战争、专制的暴虐行为,但我们是这些事情的一部分。我们建立了政府,想让自己有所依赖、有所保护,可是政府似乎从来就不关心世界,而只关心政党政治,关心自己的权力、地位、名望。如果每个政府真正关心并保护自己的人民,那也许就没有战争了。

⊙, 你就是世界,这是一个真切的事实,而不是一种头脑里面的概念。你的痛苦、寂寞、死亡、焦虑、悲伤,同时也是世界的。当自然环境和资源遭到人类无情的摧残、破坏和掠夺的时候,看着千疮百孔的地球,我们应该体会到像一根针扎进自己的大腿或手臂那种真切的疼痛。世界上所有的人是融为一体的,这不是我们臆想出来的,而是我们从心里真心接受自己就是世界的一员。

⊙, 在真正了解这个重大的事实之后,我们要去感觉它的活力,把它作为某种真切实在的东西。这样一来,这个心理上的事实就能影响我们的心智,让我们不再拥有一个只会关心国家或宗教的狭隘心胸。一旦了解了这点,我们的心智就会产生伟大的责任感,只要是与人类相关的所有事情,我们就能够产生那种极为完全的责任感,包括怎么和恋人相爱、怎么和他人相处、怎么教育子女等。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自己就是世界的意义,那么我这样自私的实体似乎就微不足道了,人类所有的微小忧虑也会变得一文不值。一旦看清了这事实,一旦从内心、从理智上感受到了这点,人类就会亲近大地并去保护万物,这样,世界和平才能真正到来。

⊙, 理想滋生了冲突,因为我们被多少世纪以来的理想主义制约着:理想的国家、理想的人、榜样等,这使我们看不清榜样与真实之间的分界,也就看不清真相。

⊙,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曾写过一本著名的巨作《乌托邦》,书中描绘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的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在战争时期,国家的管理者雇用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乌托邦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

⊙, 然而,乌托邦终究只是一种设想,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鸟语花香,怡然自得,但是那恰好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丑陋和残酷。由此可见,理想和现实是两件本质完全不同的事情。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我们头脑里的理想世界是被想象出来的,是现实的投射,是头脑幻化出来的一种虚构事物。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没有暴力、没有仇恨的理想国,是哲学家、知识分子、乌托邦人士、理想主义者的发明,而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产生了。

⊙, 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显然是一种了解真实的拖延手段,而理想则是对真实绝妙的、体面的逃避,它不但无助于了解真实的存在,而且

⊙,『以爱换爱』⊙,星云大师向信众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信徒来问他:我丈夫包二奶,我该怎么办?⊙,你首先检讨自己。星云大师说。⊙,我有什么方法可以把他抢回来..

『匆匆飞』点雀雀,匆匆飞,飞过隔离叮鸡儿;鸡儿生个蛋,给我小宝宝送碗饭。『无题』虫虫飞,飞到婆婆园里追,抚个跛跛蛋,回来送冷饭,冷饭多,打哥哥,冷饭少..

彩虹果然有一条红黄橙紫颜色的彩虹,横跨在天空上。有几处云层已经散开,天空上像开了几个大窗子。在那灰白相间的地方,出现了淡淡的七色彩虹,一会儿,色彩更浓..

『1』,明明很刷钻地喜欢,却不敢面对面地说出来。『2』,欣赏,喜欢、爱、这三个词的意思,我分得清楚。『3』,对你的喜欢,藏不住就理直气壮好了。『4』,我不喜欢..

『1』,若时光倒流,再一次回到最初。『2』,想惋惜那些流走的时光,想重温芬芳的年华。『3』,时光是否可以重来,故事是否只是梦一场。『4』,捉住那些暗灰时光,不..

『1』,童心是个宝,让我们共同呵护。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与孩子共同成长。『2』,总在慒懂中成长,了解了爱与喜欢的距离,原来仅仅一个字,可以隔得那么遥远。『3』..

『闹钟』每当我凝望小闹钟时,不禁被它永远向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我将以它的精神来激励自己,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一往无前、奋发向上!我..

『成功的事』于是,我又拿起毛线针,认认真真地学着织起来了。学了一个晚上,我终于学会织毛线了,而且,织起来的速度也快多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跳绳技..

关于好句好段

好句好段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好句摘抄信息平台,灵性的成长_经典语录名句摘抄让您快速了解好句好段学习相关,感谢您选择好句摘抄网。